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 专业名称:食品加工工艺专业
- 专业代码:690101
二、入学要求
初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备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三年。
四、职业面向
本专业主要面向农副食品加工业(13)、食品制造业(14)等行业企业,培养从事食品生产操作、检验检测、食品安全管理等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学生需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掌握烹饪基础、食品营养、加工技术、安全规范等核心知识,能胜任食品生产全流程操作、品质控制及安全监管岗位需求,兼顾地方特色食品(如方城烩面)标准化加工能力。
五、职业范围
序号 | 对应职业(岗位) |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 专业(技能)方向 |
1 | 食品生产操作员(6-02-01) | 无(或行业初级技能证书) | 食品生产操作方向 |
2 | 食品检验检测员(4-08-05) | 农产品食品检验员(中级) | 食品检验检测方向 |
3 | 食品安全管理员(4-08-05) | 食品安全管理员证书 | 食品安全管理方向 |
4 | 餐饮后厨技术员(6-02-01) | 中式烹调师(初级) | 地方特色食品加工方向 |
六、人才规格
(一)职业素养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爱国情感、法治意识及社会责任感,遵守《食品安全法》等行业法规;
- 拥有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严格执行食品行业操作规范,杜绝违规加工行为;
- 树立强烈的食品安全意识、质量意识与环保意识,能识别生产中的安全风险并初步处置;
- 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能适应食品生产流水线及多岗位配合需求;
- 拥有健康体魄、健全人格及基础审美能力,符合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健康标准(无传染病及职业禁忌证)。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 通用专业知识和技能
- 专业知识:掌握烹饪基础理论(刀工、火候、调味)及中外烹饪发展简史;熟悉食品营养素功能、膳食搭配原则及健康饮食知识;掌握食品原料分类、特性、品质鉴别方法;熟悉食品加工基本工艺、设备操作流程;理解《食品安全法》及餐饮行业安全操作核心规范。
- 专业技能:能根据原料特性选择适宜加工方法,规范操作烹饪及食品加工设备(如烤箱、榨汁机);能进行基础膳食设计和食品营养成分简易分析;能鉴别原料品质优劣,执行原料采购、贮存的安全标准;能运用基础检验技术完成食品卫生及安全指标检测(如微生物污染初步筛查);能撰写简单的生产操作记录及检验报告。
2. 专业(技能)方向知识和技能
(1)食品生产操作方向
- 专业知识:掌握烘焙食品(面包、饼干)、果蔬制品(果酱、果干)等常见品类的加工工艺参数;熟悉生产流水线的岗位分工及协同要求;了解地方特色食品(如方城烩面)的原料配方及标准化加工流程。
- 专业技能:能独立完成面包、果酱等产品的全流程制作;能操作和面机、真空包装机等加工设备并进行日常维护;能按标准流程生产地方特色食品,控制成品口感及品质一致性。
(2)食品检验检测方向
- 专业知识:掌握食品理化指标(水分、酸度)、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的检测原理;熟悉检验设备(pH 计、微生物培养箱)的操作规范;了解检验数据记录与报告的编写要求。
- 专业技能:能使用 pH 计、灭菌锅等设备完成检验前准备;能按标准方法进行食品理化指标快速检测;能初步判断检验结果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撰写简易检验报告。
(3)食品安全管理方向
- 专业知识:掌握食品污染(微生物、化学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熟悉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原料采购验收、加工全程控制);了解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流程。
- 专业技能:能开展模拟厨房卫生检查,识别卫生隐患;能验证餐饮具清洗消毒效果;能参与食品安全应急演练(如原料变质处理、消费者投诉应对)。
七、主要接续专业
- 高职:食品加工技术(490101)、食品质量与安全(490103)、餐饮智能管理(440202)
- 本科:食品科学与工程(082701)、食品质量与安全(082702)、烹饪与营养教育(040206)
八、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公共基础课保障学生基本素养与学习能力,专业技能课聚焦岗位核心能力,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职业生涯规划 | 结合食品行业发展,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掌握就业准备方法。 | 32~36 |
2 | 职业道德与法律 | 结合《食品安全法》案例,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 32~36 |
3 | 语文 | 侧重食品生产记录、检验报告等实用文体写作。 | 192~216 |
4 | 数学 | 聚焦食品加工中的计量、配比和统计分析。 | 160~180 |
5 | 英语 | 掌握食品行业常用词汇和简单对话。 | 128~144 |
6 | 信息技术 | 掌握计算机基础、膳食分析软件使用、数据整理能力。 | 64~72 |
7 | 体育与健康 | 强化体能,普及健康知识,满足岗位体力需求。 | 192~216 |
8 | 音乐欣赏 | 培养审美能力,提升人文素养。 | 32~36 |
9 | 就业指导 | 讲解简历撰写、面试技巧、劳动合同等,提升就业竞争力。 | 32~36 |
(二)专业技能课
1.专业核心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烹饪概论 | 掌握刀工、火候、调味等基础技艺,能完成简单菜品制作。 | 216 |
2 | 食品营养与健康 | 掌握膳食指南与配餐设计方法,能解读食品营养标签。 | 216 |
3 | 餐饮食品安全与操作规范 | 掌握食品污染预防与消毒流程,能开展卫生检查与应急演练。 | 216 |
4 | 食品原料与加工技术 | 掌握原料鉴别与预处理,能操作常用加工设备并优化工艺。 | 216 |
2.专业(技能)方向课
(1)食品生产操作方向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地方特色食品制作 | 掌握方城烩面等特色食品的标准化配方与工艺流程。 | 144 |
2 | 食品加工设备维护 | 掌握烤箱、和面机等设备的日常检查、清洁与简单故障排除。 | 128 |
(2)食品检验检测方向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食品检验基础 | 掌握理化、微生物指标检测方法,能判断结果是否符合标准。 | 144 |
2 | 检验设备操作实务 | 掌握培养箱、灭菌锅等设备的标准操作规程。 | 128 |
(3)食品安全管理方向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餐饮企业生产管理入门 | 了解后厨管理、采购验收与库存管理方法。 | 144 |
2 | 食品安全应急处理 | 掌握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流程与投诉应对方法。 | 128 |
- 综合实训
序号 | 实训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专业认知实习 | 参观企业,了解生产环境与岗位设置,完成认知报告。 | 32 (1 周) |
2 | 烹饪基础实训 | 强化刀工、热炒技能,通过实操考核。 | 64 (2 周) |
3 | 营养配餐设计实训 | 根据人群需求设计配餐方案并展示。 | 32 (1 周) |
4 | 食品安全模拟实训 | 模拟卫生检查与应急演练,按规范评分。 | 64 (2 周) |
5 | 原料加工工艺实训 | 完成产品全流程加工并优化工艺参数。 | 64 (2 周) |
九、教学时间安排
(一)基本要求
- 每学年 52 周,教学周 40 周(每学期 20 周)。
- 每周 30 学时(每学时 45 分钟),顶岗实习每周 40 小时。
- 学分计算:理论课 1 学分 = 16 学时,实践课 1 学分 = 12 学时,顶岗实习 1 学分 = 20 学时。
(二)教学安排建议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各学期周数、学时分配 | |||||
1(20 周) | 2(20 周) | 3(20 周) | 4(20 周) | 5(20 周) | 6(20 周) | ||||
公共基础课 | 职业生涯规划 | 2 | 32 | 2 | 0 | 0 | 0 | 0 | 0 |
公共基础课 | 职业道德与法律 | 2 | 32 | 0 | 2 | 0 | 0 | 0 | 0 |
公共基础课 | 经济政治与社会 | 2 | 32 | 0 | 0 | 2 | 0 | 0 | 0 |
公共基础课 | 哲学与人生 | 2 | 32 | 0 | 0 | 0 | 2 | 0 | 0 |
公共基础课 | 语文 | 12 | 192 | 4 | 4 | 4 | 4 | 0 | 0 |
公共基础课 | 数学 | 10 | 160 | 3 | 3 | 2 | 2 | 0 | 0 |
公共基础课 | 英语 | 8 | 128 | 2 | 2 | 2 | 2 | 0 | 0 |
公共基础课 | 历史 | 4 | 64 | 2 | 2 | 0 | 0 | 0 | 0 |
公共基础课 | 信息技术 | 4 | 64 | 1 | 1 | 1 | 1 | 0 | 0 |
公共基础课 | 体育与健康 | 12 | 192 | 3 | 3 | 3 | 3 | 0 | 0 |
公共基础课 | 音乐欣赏 | 2 | 32 | 0 | 2 | 0 | 0 | 0 | 0 |
公共基础课 | 就业指导 | 2 | 32 | 0 | 0 | 0 | 0 | 2 | 0 |
专业核心课 | 烹饪概论 | 13.5 | 216 | 4 | 4 | 3 | 2 | 0 | 0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营养与健康 | 13.5 | 216 | 0 | 4 | 4 | 3 | 2 | 0 |
专业核心课 | 餐饮食品安全与操作规范 | 13.5 | 216 | 0 | 0 | 4 | 4 | 3 | 2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原料与加工技术 | 13.5 | 216 | 3 | 3 | 4 | 4 | 0 | 0 |
专业(技能)方向课(选 1 个方向) | 地方特色食品制作 | 9 | 144 | 0 | 0 | 3 | 3 | 3 | 0 |
专业(技能)方向课(选 1 个方向) | 食品加工设备维护 | 8 | 128 | 0 | 0 | 2 | 3 | 3 | 0 |
专业(技能)方向课(选 1 个方向) | 食品检验基础 | 9 | 144 | 0 | 0 | 3 | 3 | 3 | 0 |
专业(技能)方向课(选 1 个方向) | 检验设备操作实务 | 8 | 128 | 0 | 0 | 2 | 3 | 3 | 0 |
专业(技能)方向课(选 1 个方向) | 餐饮企业生产管理入门 | 9 | 144 | 0 | 0 | 3 | 3 | 3 | 0 |
专业(技能)方向课(选 1 个方向) | 食品安全应急处理 | 8 | 128 | 0 | 0 | 2 | 3 | 3 | 0 |
综合实训 | 专业认知实习 | 2.7 | 32 | 2 | 0 | 0 | 0 | 0 | 0 |
综合实训 | 烹饪基础实训 | 5.3 | 64 | 0 | 3 | 0 | 0 | 0 | 0 |
综合实训 | 营养配餐设计实训 | 2.7 | 32 | 0 | 0 | 2 | 0 | 0 | 0 |
综合实训 | 食品安全模拟实训 | 5.3 | 64 | 0 | 0 | 0 | 3 | 0 | 0 |
综合实训 | 原料加工工艺实训 | 5.3 | 64 | 0 | 0 | 0 | 0 | 3 | 0 |
顶岗实习 | 食品企业顶岗实习 | 30 | 600 | 0 | 0 | 0 | 0 | 0 | 30 |
选修课(专业技能类 / 人文素养类) | 选修课 1 | 2 | 32 | 1 | 1 | 0 | 0 | 0 | 0 |
选修课(专业技能类 / 人文素养类) | 选修课 2 | 2 | 32 | 0 | 0 | 1 | 1 | 0 | 0 |
十、教学实施
(一)教学要求
1. 公共基础课
- 以 “服务专业、提升素养” 为核心,避免理论脱离实际。例如:语文课程结合 “食品检验报告撰写” 开展实操训练,数学课程围绕 “原料配比计算” 设计案例,确保公共基础课与专业需求深度融合。
- 采用 “线上 + 线下” 混合教学模式,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职教育资源库等,补充食品行业相关拓展资源(如食品安全法规解读视频)。
2. 专业技能课
- 推行 “理实一体化” 教学:核心课程(如《食品原料与加工技术》)在实训室开展,讲解原料鉴别后立即实操比对,讲解加工工艺后同步进行设备操作,实现 “学 – 练 – 评” 同步。
- 强化 “项目驱动” 教学:以 “校园美食节产品开发”“方城烩面标准化生产” 等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完成 “原料选择 – 工艺设计 – 生产制作 – 检验评价” 全流程任务,提升综合能力。
- 落实 “校企协同” 教学:每月邀请食品企业技术人员(如厨师长、检验主管)开展 “大师课堂”,演示特色技能(如烩面拉制技巧、快速检验方法);每学期组织 1-2 次企业观摩(如食品加工厂生产线、餐饮后厨)。
(二)教学管理
- 建立 “教研组长 + 企业专家” 双负责人制度,每学期召开 2 次教学研讨会,调整教学内容(如根据最新《食品安全法》修订课程案例)。
- 实行 “课堂日志 + 实训记录” 双跟踪,教师记录学生课堂表现,实训指导教师记录学生操作规范性,作为过程性评价依据。
- 严格实习管理:顶岗实习前与企业、学生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实习岗位、安全责任、考核标准;安排专任教师与企业导师 “双指导”,每周通过线上 / 线下方式沟通实习情况。
十一、教学评价
(一)学生评价
1. 过程性评价(占比 60%)
- 理论学习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如食品污染类型识别)、单元测试(如原料鉴别知识)、作业(如营养配餐方案设计)考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每月 1 次小结。
- 技能训练评价:从操作规范性(如设备使用步骤)、成品质量(如菜品口感、检验数据准确性)、效率(如刀工完成时间)三个维度评分,每次实训后即时反馈。
- 素质表现评价:通过实训日志、小组互评,评价学生的安全操作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劳动态度(如设备清洁、原料节约),每学期 2 次综合评定。
2. 终结性评价(占比 40%)
- 理论考核:闭卷考试,重点考察《烹饪概论》《餐饮食品安全与操作规范》《食品原料与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健康》核心知识点,题型含选择、简答、案例分析(如 “原料变质后的应急处理”)。
- 技能考核:完成 “综合任务实操”,如 “原料鉴别(1 种)+ 加工制作(1 款产品)+ 安全检测(1 项指标)”,按企业标准评分(如成品合格率、检测误差率)。
(二)教学质量评价
- 建立 “学生评教、教师评学、企业评训” 三维反馈机制:每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评价;每学期教师分析学生成绩分布,找出薄弱环节;每批次实习后,收集企业对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技能水平的评价。
- 成立教学质量监控小组(由教研组长、企业专家、骨干教师组成),每学期开展 4 次以上听课评课,检查教案、实训记录,提出整改建议(如增加安全规范实操课时)。
十二、实训实习环境
(一)校内实训实习室
本专业应配备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 |
名称 | 数量(生均台套) | ||
1 | 烹饪实训车间 | 灶台 | 0.2 |
蒸箱 | 0.1 | ||
冷藏柜 | 0.1 | ||
刀工台 | 0.5 | ||
常用厨具(菜刀、炒勺等) | 1.0 | ||
2 | 食品加工实训室 | 和面机 | 0.1 |
烤箱 | 0.1 | ||
榨汁机 | 0.2 | ||
真空包装机 | 0.05 | ||
原料预处理台 | 0.5 |
(二)校外实训基地
- 合作企业类型:本地农副食品加工厂(如粮油加工企业、果蔬制品厂)、餐饮企业(如方城烩面连锁门店、中型餐馆)、食品检验机构(如县市场监管局下属检测中心)。
- 合作数量:至少签约 3 家稳定合作企业,确保每届学生顶岗实习岗位覆盖率 100%。
- 实训内容:专业认知实习(企业参观、岗位观摩)、跟岗实习(协助生产操作、检验辅助)、顶岗实习(独立承担生产、检验、管理辅助岗位工作)。
十三、专业师资
- 专任教师配置:按生师比 18:1 配备,每班不少于 2 名专任教师;所有专任教师需具备食品科学与工程、烹饪与营养教育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双师型” 教师占比不低于 60%(需具备中式烹调师、营养师、农产品食品检验员等资格证书之一);至少 1 名教师熟悉地方特色食品(如方城烩面)加工技术。
- 兼职教师配置:每学期聘请不少于 2 名食品企业技术骨干(如厨师长、生产主管、检验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如技能实训指导)、专题讲座(如行业发展趋势)。
- 教师培训:专任教师每年参加食品行业培训(如食品安全法规更新培训、加工技术进阶培训)不少于 72 学时;每 2 年安排 1 次企业实践(如到合作企业顶岗锻炼 1 个月),提升实践能力。
十四、其他
- 本专业教学标准每 3年修订 1 次,修订依据为食品行业发展动态(如新技术、新法规)、企业岗位需求变化、学生就业反馈,确保标准的时效性与实用性。
- 突出地方特色:结合方城县 “特色食品产业” 发展需求,强化 “方城烩面标准化加工”“本地果蔬制品开发” 等课程内容,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技能人才。
- 衔接职业资格:课程内容与 “农产品食品检验员(中级)”“食品安全管理员” 等证书考核要求对接,鼓励学生毕业前考取 1 项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