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咨询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校 » 人才培养模式 »

方城县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来源:fczz_madn 发布时间:2025年9月28日 访问量:30次 [ 字体: ]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660301)

二、入学要求

初级中等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历

三、基本学制

三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通用设备制造行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行业的电工、机修钳工、机床装调维修工、机电设备维修工等职业,从事机电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机电产品维修与检测,机电产品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

序号对应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举例专业(技能)方向
1电工四级(中级工)四级(中级工)
电气设备安装调试操作工电气设备维修与检修
2机修钳工机电产品维修操作工机械测量与检测
3机床装调维修工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操作工机械精度精度调校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掌握与本专业对应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掌握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行业文化,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掌握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电机与变压器、低压电器与 PLC、气动与液压传动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

3.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语文、历史、数学、外语(英语等)、信息技术等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4.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具有适应本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需求的基本数字技能;

5.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形成至少 1 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6.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学习 1 门外语并结合本专业加以运用;

7.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掌握身体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至少 1 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1

掌握电工、装配钳工、机床装调工、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等技术技能,具有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机床电气故障维修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2

掌握机械拆装与调试技能,具有正确选择和使用各类常用工量具、仪器仪表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3

掌握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与运行维护技术技能,具有完成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的能力;

七、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

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八、课程结构

九、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外语(英语等)、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教育课等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以及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教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等必修课程或限定选修课程。

专业技能课一般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实习实训是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含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课程名称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参考学时
1思想政治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理性思辨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3236
2语文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运演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155180
3历史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数字史学技能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4572
4数学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逻辑运算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92135
5英语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符号解码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1266
6信息技术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智能硬件创变力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2036
7体育与健康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身体功能优化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4250

(二)专业技能课

1.专业核心课

序号课程名称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参考学时
1机械基础了解机械的组成、基本概念(机器、机构、构件、零件)及在机电设备中的应用;掌握力的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约束与约束反力、受力图的绘制方法;能运用材料力学基本知识判断杆件变形形式,进行简单构件的强度校核或截面尺寸估算(如螺栓、销轴);会查阅常用机械设计手册或标准资料(如轴承手册、螺纹标准、键标准、液压气动元件样本);615
2机械制图了解工程图样在机电产品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修中的重要作用;掌握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和三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形成规律、投影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及绘制方法;能运用正投影原理,根据实物或轴测图绘制其三视图;会使用常用绘图工具(图板、丁字尺、三角板、圆规、分规等)进行手工仪器绘图;210
3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动势、电阻、电功率、电能)及其单位;掌握欧姆定律及其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计算;能识别常用电工电子元器件的类型、参数;会按照规范使用常用电工工具(螺丝刀、钢丝钳、尖嘴钳、剥线钳、电工刀、试电笔);18
4机床电气控制技术 了解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图中常用的保护环节(短路保护、过载保护、欠压/失压保护、联锁保护等)及其实现方法;掌握根据电气原理图分析机床动作过程的能力;能根据机床电气原理图,在实训台或模拟装置上进行典型控制环节(如主轴启停正反转、工作台进给、Y-Δ降压启动、反接制动等)的接线;会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在教师指导下或在模拟/真实的机床(或机床电气实训台)上进行操作;245

2.专业(技能)方向课

(1)专业技能方向1

序号课程名称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参考学时
1气动与液压传动了解气动、液压系统安装、调试、使用和维护的基本注意事项及安全操作规程;掌握阅读和分析中等复杂程度气动、液压系统原理图的方法和步骤(从能源到执行,按动作流程);能理解PLC输出信号控制电磁换向阀实现自动化动作的基本原理;会使用压力表检测系统压力;325
2传感器技术应用了解传感器的定义、基本组成,主要分类方法等; 掌握常用工业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特点、应用场合及优缺点;能根据实物、型号或参数手册识别常用传感器的类型和基本用途;会按照接线图或说明书,正确连接传感器的电源线和信号线;1451
3电机与变压器 了解电机与变压器在机电设备及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电机、变压器常见故障类型及其可能原因;能分析三相异步电动机旋转方向与电源相序的关系; 会使用钳形电流表测量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空载电流、负载电流,判断三相电流平衡度;1135
4低压电器与PLC了解低压电器与PLC的定义、特点、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掌握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基本环节;能识别和检测常用低压电器,借助手册查阅参数及接线方式;会使用万用表、兆欧表检测电器元件好坏及绝缘性能以及完成PLC硬件接线;617

(2)专业技能方向2

序号课程名称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参考学时
1电气识图了解典型控制电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符号、理解原理、读懂常用图样,并能进行简单绘图和基础应用,培养学生看懂电气工程“语言”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未来从事机电技术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识图、用图基础;523
2机床电气线路安装与维修了解典型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掌握并执行电气安全操作规程,明确控制面板和控制柜布线的工艺要求和操作规范,,能根据电气原理图,安全、规范、正确安装电气系统并调试,能排除常见故障,会正确安装与维护变频器,编制简单的触摸屏界面程序等;1832
3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典型控制电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直流电动机典型控制电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掌握常用机床控制电路的检修,电动机控制电路的设计与测绘等。每一章后面都配有相应的技能训练和复习思考题供教学使用,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联系生产实际,突出操作技能,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716
4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了解现代工业化生产中工业产品加工的方式,认识自动化生产线的组成结构、运动形式、驱动方式、传感器检测及控制方式;初步具备自动化生产调试、运行和维护的基本能力,能对自动化生产线机械传动、气压传动进行检测与调试,能阅读并理解较复杂控制程序,能设计简单的控制程序,能正确操作、检测、维护自动化生产线。3241

3.综合实训

(1)实训

在校内外进行维修电工、电子装配与焊接、钳工、机械加工、电气线路安装与维修等实训,包括单项技能实训、综合能力实训、生产性实训等。

(2)实习

在通用设备制造行业、机械设备修理行业的通用设备制造、机械和设备修理企业进行实习,包括认识实习和岗位实习。学校应建立稳定、够用的实习基地,选派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和人员,组织开展专业对口实习,加强对学生实习的指导、管理和考核。实习实训既是实践性教学,也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十、教学时间安排

(一)基本要求

1.本方案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既适合学年制教学管理,也适合学分制教学管理。

2.根据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本专业教学特点,可把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的基础部分放在第一学年完成,第二学年按就业方向,安排专业技能课、专门化方向课,以技能训练为主,第三学年按专门化方向安排企业岗位实习。

3.本专业专门化方向课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可把本课程中的专业理论与实训教学结合起来,集中教学和操作训练,以提高教学效果。

4.学分计算方法:按照基本学分和贡献学分相加的方法计算学分。贡献学分按照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取得的荣誉核计学分,按照学校制定的学分管理规定执行。

5.学校可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就业岗位需要以及学校办学条件,选修课除计划内安排的时间外,若学校需增加任选课课时,由学校另行安排时间完成。其他活动由学校自主安排时间。

6.技能训练与考证: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在完成专业专门化方向课程训练并取得相关的中级职业资格证的基础上,可继续强化本专业专门化方向的技能训练,考取相关的高级职业资格证或其它证书。

7.学校可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学生就业情况,设置专业专门化方向,学生可按本校设置的专业专门化方向选择某一方向的课程项目进行训练。各学校根据企业用人要求,也可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自主设置课程。

(二)教学安排建议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各学期周数、学 时分配
123456
202020202020
公共基础课职业生涯规划120  1   
职业道德与法律1201     
经济政治与社会120   1  
哲学与人生120 1    
历史24011    
语文1020011111 
数学1020011111 
英语1020011111 
信息技术4801111  
体育与健康520011111 
音乐120 1    
思想政治120   1  
专业技能课专业核心课机械制图2032011  11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20320  1111
机械基础20320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20320      
专业(技能)方向1气动与液压传动203201111  
传感器技术应用203201111  
专业(技能)方向2电气识图203201111  
机床电气线路安装与维修203201111  
专业选修课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28011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    11  
综合实训……60960      
顶岗实习……30600     1

十一、教学实施

(一)教学要求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基础能力,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教学中应结合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特点,将基础知识与专业应用相结合,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同时,要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

2.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要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依托真实生产项目和典型工作任务,开展项目式、情境式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化教学转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确保学生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实习实训环节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二)教学管理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日常教学组织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教学检查和质量评估,建立巡课、听课、评教评学制度。专业教研组织要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活动,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学生实习实训的管理和考核,确保教学质量。

十二、教学评价

本专业构建以能力为本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评价遵循主体多元、能力导向与发展性原则,打破单一笔试局限,融入口头提问、作业、实验报告、项目作品、技能实操、理论学习等多种方式,贯穿于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及实训实习全过程。其中,理论课程侧重知识理解与应用,采用“平时表现(占40%-50%)+期末考核(占50%-60%)”的方式;核心技能课程则强化过程性考核,重点评估操作规范、安全意识与项目完成质量,“过程性评价(如实操、项目考核、6S管理)占比60%-70%,终结性技能考核占比30%-40%”;岗位实习评价由企业导师(50%)、学校教师(30%)及实习答辩(20%)共同完成,全面考察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岗位综合能力。通过教师、企业、学生自评与互评等多主体参与,并结合“1+X”证书等第三方评价,实现评价结果科学评定与及时反馈,旨在持续激励学生学习、精准诊断教学问题,并有效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十三、实训实习环境

本专业应配备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实习必须具备测量技术实训室、CAD/CAM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机床夹具实训室、机加工实训场、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实训室等,主要设施设备及数量见下表。

序号实训室名称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名称数量(生均台套)
1测量技术实训室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万能角度尺、三坐标测量机等0.2-0.3
2电工电子实训室电工电子实验台、示波器、万用表、电工工具等0.2-0.3
3机床夹具实训室平口虎钳、三爪自定心卡盘、分度头、组合夹具等0.2-0.3
4机加工实训场普通车床、铣床、外圆磨床、钻床、数控机床、电加工机床及工夹量具等0.1-0.2
5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实训室数控车、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自动检测设备、智能仓储等0.05-0.1
6CAD/CAM实训室计算机(含相关软件)、服务器等0.5-1

校外实训基地应符合相关规定,能提供与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涵盖主流技术,配备指导教师,保障学生实习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安全等。

十四、专业师资

(一)队伍结构

专任教师与学生数比例不高于1:20,专任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于20%,“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数比例不低于50%。选聘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行业导师,组建校企合作教师团队。

(二)专业带头人

具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副高及以上职称和较强实践能力,能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用人需求,引领专业建设和教科研工作。

(三)专任教师

具备教师资格证书,相关专业学历,一定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能落实课程思政要求,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改革,每年至少1个月企业锻炼,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企业实践经历。

(四)兼职教师

从相关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中聘任,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高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能承担教学、实习指导等任务,可聘请技能大师等担任兼职教师。

十五、其他

本方案可根据学校区域、行业实际和办学定位进行适当调整,确保符合当地机械制造行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